吉首大学医学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5〕45号)等文件要求,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在学院形成“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教师潜心教学、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现就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员重视本科教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院长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院长主管、副院长主抓、教务办牵头、各系和实验室为基础、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系和实验室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年度发布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展示各系和实验室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将其作为评判各系和实验室领导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并纳入年度考核。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奖惩机制,使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完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制度。院务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教务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教学专题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教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学院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全员服务教学意识。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主动、创造性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任何部门、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干扰、冲击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条件维护教学秩序。全体教职员工要立足岗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率先垂范、恪尽职守,为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四)加大教学工作经费投入。学院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重点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加强经费管理及监控,确保教学经费的合理规范使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编制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谋划好中长期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规划。加快师资队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外聘教师的制度,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学院“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聘任部分国际、国内知名医学教育专家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就学院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认证等工作进行指导和帮扶。
(二)重视师德建设。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的精神,各系实验室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制定师德行为规范,培养教师的高尚师德、优良教风、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关心、热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严格教师岗位教学考核。所有教学系列岗位教师必须承担教学任务,服从学院安排的教学工作,并把它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聘用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对拟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教学综合测评、学生评价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完善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吉首大学医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等评选办法,鼓励教师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和奖励制度;建立定期教研活动制度,鼓励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实践研究。
三、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完善学院专业负责人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医学类专业办学标准,进一步完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利益方参与制订、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机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力度。引导各专业科学定位,积极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形成以特色专业为主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优势专业群,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加大新办专业建设力度,明确新办专业定位与培养规格,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条件、培育专业特色。
(三)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以临床医学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试点,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引领,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力争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新标准,坚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试点,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坚持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为原则,深化以“政府、行业、高校、医院”为基础的“医教协同”体系建设,不断创新院校联合、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学校、医院定期沟通协商机制,不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打造武陵山片区医教研协同育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联盟,加快适应地方卫生事业发展需求,面向行业实际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
(三)切实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体系何课程建设规划,推进医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每个专业选定2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授课体系,引入新知识和新内容,改革落后的课堂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使人文课程与专业互相储存、互相渗透,注重公共卫生课程教育,强化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强化医学生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获取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全程,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五)推进教材建设。修订和完善学院教材使用管理办法,鼓励高水平教师编写规划教材、创新教材、特色教材,形成一批影响大、应用广的优质教材,建立和完善教材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力争一批优秀教材获得推荐使用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以上。
(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以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试点,积极建立网络空间课程,MOOC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线考试系统四大平台,形成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全面推进学院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有利于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从基础到综合、研究与创新的前后衔接,推动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专业内专业外、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标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综合考核,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实验室、技能中心、临床教学基地等建设,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在学生科研和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带动和服务于教学。大力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以医教协同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武陵山片区医教协同育人的战略联盟,构建职责清晰、功能完善的协同育人平台。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训练的全覆盖。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和管理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完善就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络课堂,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
六、全面支持学生学业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成立学院学业指导中心,制订相关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教师队伍,广泛开展学业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支持学生学业发展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导学”为核心的学生学业发展支持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毅力、提升学习能力。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提炼学院院训,积极营造新时代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全方位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学生学习成才为中心,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平时学习的辅导,鼓励学生围绕端正学风、学习成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树立先进学生典型,激励广大学生的成才意识,营造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良好氛围。
七、深入开展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新体系
(一)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学院教学管理,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梳理、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修订《吉首大学医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制订和完善《吉首大学医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员全过程、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形成主体明确、上下贯通、有效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建立与完善各项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学院教学督导组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开展对教和学过程、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八、加强“三风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一)认真开展教风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教风是教学风气和教师风范的综合表现,是学院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优良的教风对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材,推动学校生存发展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重点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高教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师德及敬业精神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及激励措施,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工作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继续开展学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学习风尚。优良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学生置身于学风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之中,就可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人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把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强化课堂教学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相统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深化学院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范。各位老师要率先垂范、服务一线、科学管理、真抓实干,不断增强执行力,把学院各项决策贯彻好、落实好,促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九、拓宽国际视野,推动教育合作交流
(一)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积极参与省内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构建同类高校学分互认体系,探索同类联盟高校跨校、跨专业选课,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探索相关机制。
(二)拓展与国际高校的交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积极拓展与国际高校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实现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因此,各系实验室要认真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讨论教育部和湖南省相关文件精神,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按照审核评估的工作要求,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我院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