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入党誓词 加强党性修养——医学院党委深入推进“三严三实”教育及反腐倡廉活动
时间:2015年07月09日 00:00 作者:佚名 点击:[]
重温入党誓词 加强党性修养
——医学院党委深入推进“三严三实”教育及反腐倡廉活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暨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认真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及反腐倡廉活啊啊动,加强党性修养,医学院党委继“践行‘三严三实’,坚定理想信念”的专题党课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专题辅导报告之后,又于7月4日、5日组织部分教工党员,赴遵义会议纪念馆,继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坚持反腐倡廉,践行‘三严三实’”的专题党课实践学习活动。遵义会议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也是中央纪委监察部评选的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扩大会议,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等诸多战役悲壮惨烈、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兵员物资严重不足的危急关头召开的,是生死攸关的伟大历史转折,为长征转败为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大厅,学院党委书记陈正英带领党员同志面向党旗进行庄严宣誓。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使大家心灵得到又一次洗礼,庄严场面、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幸福生活,反腐倡廉,立足本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收藏了该历史时期大量珍贵的照片、图片、公私文稿、出版物、书信、统计资料和当时的货币、宣传品等实物,配以重要场景实景模拟,使同志们对遵义会议有了进一步的全面认识:遵义会议使长征分成了两个阶段。会前教条主义使红军被动挨打、濒临险境,有生力量遭到重创;遵义会议认真总结和吸取了血的经验教训,尖锐地批评了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的错误思想,果断解决了军事上存在的问题,纠正了“左”倾主义的错误路线,拨正了革命的正确航向;会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掌握了行动的主动权,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带领红军避实击虚,努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引领党和红军突出重围,走向光明,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最终造就了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一个个伟大的奇迹,给低谷中的中国革命带来重大转机,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大家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认真观看,不时用手机、相机进行记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为重温历史,缅怀先烈,7月5日下午,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广场中央的“忠魂曲”群雕前,冒着蒙蒙细雨,全体党员同志庄严地举起右手,再次面向党旗进行庄严宣誓!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三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当时对外挂牌则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迁往重庆,近8年的时间里,先后关押过罗世文、许晓轩、车耀先、宋绮云、张露萍、“小萝卜头”、杨虎城、黄显声等革命烈士和韩子栋、马寅初等革命人士及进步人士1200余人,被残酷杀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余人,400余人下落不明,72人转往重庆关押。旧址完好地保存了当时的景象,党员同志们在关押杨虎城、“小萝卜头”、黄显声等革命烈士和韩子栋、马寅初等革命人士及进步人士的旧址前,不时驻足追忆,深切缅怀;在“猫洞”等残酷折磨、杀害革命烈士的旧址前,心情无比沉重、悲愤,不禁落泪;在“抗争”等缅怀烈士的雕塑前,静静站立,默默哀悼。监舍、刑具、高墙、铁窗、木笼、监狱工厂……,党员同志们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于凝聚其中的坚强革命信念,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净化,纷纷表示受到了最好的党性教育,对学习“三严三实”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格和做人操守作出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极大丰富与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循。
廉政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红色之旅接受革命教育,缅怀历史,追忆先烈,通过此次特殊党课的学习实践,党员同志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以及先烈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中所体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也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我们要从巩固夯实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认识党性问题和作风问题,把“三严三实”及反腐败斗争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成为时刻铭记的根基和信条。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将对学院党建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新要求,党员们纷纷表示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昂扬精神,鼓足干劲、努力工作,争创佳绩,深入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武陵山片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强力支持,为学院、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李中正)
二〇一五年七月八日